高端消费遇冷,Aesop中国首店悄然关闭
2025-05-08 09:42
两年半就关店,Aesop的中国首店高端香氛神话熄火。据时尚商业快讯,Aesop中国首店位于上海前法租界东平路的门店将于5...

两年半就关店,Aesop的中国首店高端香氛神话熄火。
据时尚商业快讯,Aesop中国首店位于上海前法租界东平路的门店将于5月10日正式关闭,这家被视为品牌入华里程碑的门店,从2022年11月开业至今仅两年半时间,如今却悄然画上句号。
作为欧莱雅旗下的高端个护品牌,Aesop曾被寄予厚望,被认为将开启中国市场的香氛护肤新篇章,但首店“先关一步”的决定,显然透露出一种突如其来的寒意。
Aesop 由墨尔本美发师 Dennis Paphitis 创立于1987年,2012年被巴西美妆集团 Natura & Co以716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65%的股份,四年后收购剩余股份。2023年4月,欧莱雅集团以25.25亿美元收购 Aesop,业绩功臣、首席执行官Michael O'Keeffe已经在去年12月离职。
上海东平路曾是Aesop选址的精妙象征:低调、历史感、文化氛围浓厚,既对得起品牌追求的极简设计语言,也迎合了其隐秘的奢华风格。开业初期,这家门店因建筑改造与空间设计备受媒体赞誉,被不少人视为一处生活方式打卡地标。但也正是这种克制美学与高冷定位,让它在大众消费中显得不那么亲民。
高价位、产品功效模糊、功能差异不明显,让很多消费者在“喜欢”与“购买”之间徘徊不前。对越来越务实的年轻一代而言,精致的氛围并不足以支撑购买决策。
事实上,Aesop的关店,并不意味着品牌在中国发展受阻,而是对其扩张节奏与市场认知的一次现实检验。
自2023年起,Aesop在中国几乎维持着每月开一店的速度,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密集布局。这背后是欧莱雅在收购后加快其全球化步伐、打造集团高端护肤矩阵的战略意图。然而,在品牌声量尚未稳定、消费者认知仍模糊的前提下迅速复制海外模式,反而可能稀释其品牌价值。
更复杂的是,中国高端消费市场正在经历一轮结构性转变。曾经为仪式感买单、为设计感付费的年轻人,如今更关注成分、安全性与功效,社交网络上的性价比美学已成为新趋势。在这种情绪变化中,Aesop原有的美学优势和调性包装开始显得无力。它不具备强功效,也没有价格优势,对于崇尚实用、精明消费的新一代而言,反而显得高而无用。
这一趋势并非Aesop独有。
过去一年,不少国际高端美妆品牌都在重新评估中国市场策略,The Ordinary暂停开设线下门店计划,一些高端个护品牌也在压缩营销预算、优化线下布局。当“开到哪火到哪”的黄金时代过去,关店开始成为一场不可避免的品牌自救。
因此,东平路门店的关停,与其说是一种失败,不如说是一次必要的回撤。在中国市场,香氛美妆品牌想要建立稳固的消费者基础,不能只依赖调性和视觉体验,它需要回归产品本身,在功效、场景、服务和内容上都形成与中国消费者的长期连接。
对Aesop而言,如果下一步不能建立更具黏性的本地话语体系、优化定价策略、强化产品差异化,那么即便门店再多,也只是表面繁荣。
这次关店不会终结Aesop在中国的布局,但它是一记警钟。在当前高端消费趋冷的大环境下,所有依赖“审美溢价”生存的品牌都需要重构自己的市场逻辑。
香氛美妆再高级,也挡不住人们开始精打细算的生活。
推荐
- 以 CTV 为核心,驱动中国品牌全球高质量发展新征程
- 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定档7月5日
- 莫康孙:中国广告人要有文化自信 |幼狮评委说1
- 高端消费遇冷,Aesop中国首店悄然关闭
- 陈哲远升任为伯爵中国区品牌大使
- 爆了!全球第三大运动鞋零售商突然退市,背后藏着这些 “大危机”
- 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“五难五念”品牌顶层设计?
- 奥美中国任命刘烁为北京奥美广告董事总经理
- 极米携手 “顶流” 萌兰M.LanPanda,开启跨界营销新热潮
- "能喝奶茶就不要喝水"引发争议,奈雪的茶近期被通报批评
- 百胜中国旗下肯悦咖啡门店突破千家大关
- 厨邦母企中炬高新:一季度营收净利双降
- 韩红代言东鹏大咖
- 信“心”心理问答|从“鸡飞狗跳”到“双向奔赴”:青春期孩子的
- 信“心”心理问答|工作疲惫难辅导,亲子情感账户透支愁
